青春可贵,文学高华,可是越是珍贵就越脆弱越易碎。对于一般人来说,破碎的疼痛也许还能承受得住,可是对内心敏感的人,这几乎是欲死的折磨。
我发现,影片中很多人都沉浸于某种爱好。王晓冰喜欢文学和音乐,晓冰妈喜欢舞蹈,晓冰爸外面的女人喜欢钢琴。但他们的爱好不是为了艺术,他们只是借沉浸艺术来麻痹自己。
我猜,王晓冰对家人大喊“虚伪”的原因,大概就是看不惯家人的这种自我麻痹吧?看不惯这种因为怯懦、无法承受就转向麻痹自我的态度。她不满拿音乐和舞蹈麻痹自己的母亲,不满借口“恋爱自由”为自己脱责的父亲。
每个人都为着生活痛苦、狂燥、疲惫不堪,在生活的折磨下渐渐失去勇气。因为不忍正视生活之残酷,他们选择戴上虚伪的面具,假装做出幸福的样子。但晓冰不,她个性干爽利落,追求三毛式的真诚和坦率。就算现实让她疼痛到龇牙咧嘴,她也要把那撇开的嘴角当作笑容。
影片里李小路就像一个完美的存在,她的出现对晓冰而言是上苍的馈赠。就像徐杰说小路是侠女,小路确有一股特殊的气质。英气里带点活泼,让人倍感亲切。有时紧锁的眉头和尖利的眼神又不时提醒着她已是一个有了主见的少女。是小路,让晓冰的生活里有了短暂的纯粹的欢乐。
造成晓冰痛苦的原因是多方位的,家庭的破碎,平庸又手握权力的老师的刁难,爱情的不如意,学业的不顺遂等等。对于这一切,晓冰都毅然决然、不顾后果、绝不妥协地抗争。永远高昂着头,又不幸身为下贱,这场景让我想起妙玉。
总体上讲,电影的场景感觉很碎,只给人提供一种感觉。影片没有悲壮的结局,因此对应地也缺少回响。因为没有回响,因此又显得生涩。也不知道这生涩是好是坏,虽说失掉了反复品咂的回味,但又给思考和体验留了更多空间。
(看的电影很少,还是第一次看这么文艺的电影,写一点个人的感觉 Σ Σ Σ (|||▽||| )